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小王子》
過年回家恰逢情人節,朋友們是哀嚎一片。
快遞停運,禮物停發,秀恩愛也成為了一種幻想。
沒有對象的單身狗,笑了。
沒有收到禮物的情侶,哭了。
無聊的圍觀群眾,累了。
秉持著關愛小姐姐的精神,我耐心地安慰她們。
禮物有那么重要嗎?想要自己買不行嗎?
然后,小姐姐們就更生氣了。
被小姐姐嫌棄之后,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節假日送禮物有那么重要嗎?
一年到頭那么多節日,如果都要送.....
四舍五入就等于天天送禮,我趕快捂緊了錢包。
送禮物這件事,其實是個哲學思辨題。
每個節日都送,錢包受不了。
每個節日都不送,女友受不了。
送or不送,這是個問題。
我有個哥們,家庭條件不好,平時很節約。
在圣誕節那天,他攢錢買了個保溫杯+暖寶寶送給女友。
以為女友會理解他暫時的貧窮,結果卻收到回復:
你連1314元都不送,你根本不愛我。
男生很詫異,隨即和女生分手。(其實,保溫杯也買成好幾百元)
朋友圈里,都把他稱為——反消費主義先鋒。
我還有個哥們,他是出了名的大方。
任何節假日,都會給女友送禮物。
節日,買買買。
不開心,買買買。
總之,“包”治百病。
女友對他很滿意,可是最后還是分手了。
因為,他在感情中消耗得太多,卻什么也沒得到。
送完禮物的第二天,以為女生會說謝謝or回禮。
結果,什么也沒有。
寧愿發一條炫耀朋友圈,也不愿意當面說句謝謝。
他這不是在談戀愛,只是誤入了姐姐的魚塘。
這說明,當你遇上一個不合適的對象.....
不管你有錢沒錢,感情都會走向失敗。
現在,再回到今天我們討論的問題:
送禮物,究竟送的是什么?
假如一方只是傻傻地送,另一方只是默默地收。
不像是送禮的,倒像是送快遞的。
送禮物,重點并不在禮物上。
而是在送禮的過程中,大多數人感受到了“儀式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男友的生日快到了,我為他精心挑選禮物。
在挑選禮物的時間里,我花費了金錢,精力等等。
我就會暗示自己很愛他,不然不會這樣付出。
他收到禮物很開心,反響很好。
最后,他在我的生日or紀念日同樣用心。
那么,在送禮物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體會到:
儀式所帶來的滿足感。
值得注意的是,有來有回才叫做送禮物。
同時,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儀式感也具有正面意義。
法國的人類學家,早在1908年就提出“儀式”這一概念。
為什么大家會看重儀式呢?
人類學家認為:因為儀式是感情的載體。
當儀式中斷了,就會懷疑感情是不是出了問題。
假如,女友連續十年給你過生日。
突然有一年,她不再給你過生日。
你難道不會有絲毫懷疑嗎?
同時,儀式還給了我們觀察愛情的機會。
當一個人,陪伴你走過了十年的生日。
她對你而言,一定是意義匪淺的。
這段感情,也一定是投入了巨大精力的。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親密度也會隨之增加。
最終,親密關系的質量也穩步上升。
儀式感,不是刻意和做作。
也不是今天情人節,我送你一束花,你就愛上我的俗套劇情。
它是一種根植于人類內心的需要。
成長,學習,工作,生活,愛情.....
所有開始與結束,都需要進行心理上的調整和適應。
而儀式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這個過程。
從2007年開始.....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太太,每天都會來到倫敦地鐵站。
她總是安靜地坐在長椅上,看著車來車往,卻從不上車。
其實,她只是為了聽汽車進站時的那句:
Mind the gap。(小心間隙)
因為,那是她丈夫生前錄制的。
也是第一次見面,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即便愛人逝去,聽聽他的聲音,也是愛情的儀式感。
所以,儀式感并不單純等于送禮。
而且,天天都是鮮花和大餐,錢包是受不了的。
對于普通人而言,我們的儀式感應該更接地氣。
人類學家皮爾森,為親密關系中的儀式感分了四類:
· 談話類儀式
· 紀念類儀式
· 日常類儀式
· 陪伴類儀式
除了紀念類儀式,其他儀式在生活中很容易就做到。
固定時間談談心,擠出時間陪陪對方,為對方做晚飯.....
這些事情并不難,但對于女生而言卻意義非凡。
站在女生的角度來看,這些不起眼的細節,恰恰是我關注的。
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制定它背后的精神內涵。
《奇葩說》有一期討論——婚禮真的有必要嗎?
婚禮,是大眾認知最廣泛的儀式之一。
縱使勞神費力,但不可否認一場完美的婚禮,是大多數女生的夢想。
婚禮,就像是愛情的迪士尼。
當你坐上旋轉木馬的那一刻;
當你將米妮的耳朵戴在頭上的那一刻;
當你和迪士尼朋友熱情擁抱的那一刻;
你都會有一種自己變成公主的感覺。
如果不相信,廣大男生可以隨意采訪身邊的女性。
至少,她們在某個時期內,一定幻想過完美的婚禮場景。
這也恰恰證明了,儀式感對女生的重要性。
當然,儀式感必須是特殊的。
假如,你的“晚安”已經群發108個人,而我是第109個....
顯然,我不會認為你細節到位,你只是深夜寂寞。
儀式感,最好具備唯一性和排他性。
這輩子和無數人說過晚安,最好就別和我講。
這輩子還沒給人做過晚飯,我就愿意成為第一個。
女生的戀愛心理,在我看來就是排他的。
別人擁有過的,她寧愿不要。
單純對女生好,是無法通過建立儀式感產生吸引。
因為晚安這種事,你可以發,其他男生也可以發。
在你之前,她已經收到50條消息。
所以,你需要想一些特別的事情。
比如,你有一道絕世好菜,其他男生壓根不會。
那么,你就可以單獨給她開小灶。
也可以找一個→只有彼此才知道的神秘基地。
并且告訴她:我只帶你來過,從未帶過其他人。
一個良好的儀式,就像條件反射一樣。
可以保留幸福的瞬間,隨時取用。
即便感情遭遇不開心,當儀式開始的時候,也能調動幸福的情緒。
比如,我是一個熱愛睡前故事的人。
無論對方讓我多生氣,只要乖乖講個睡前故事,我也能暫時把生氣的情緒拋到腦后。
其次,情侶喜歡拍合照留念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快門響起,留在腦海里的不是相片,而是一段段珍貴的回憶。
所以,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必然是有內在的深度鏈接。
儀式感,就是強調鏈接的重要方式。
儀式感,是最高級最浪漫的經營技巧。
形式主義雖然不怎么樣,但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無論身心多么疲憊,我們都必須保持浪漫的感覺。
儀式感,就像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載著我們的情感與需要。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