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愛情?
多數人都覺得愛情就是相互依賴和相互包容。但,其實愛情是一種本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表現,那么究竟愛情的感覺是什么呢?
1、抱持
眾所周知,初生的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的一定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而抱持呢,就是當我們在跟另一個人相處時,對方能夠讓我們產生的一種安全感和信任感。
2、依戀
在早期發展階段的稍后期,嬰兒學會將母親從周圍其他人當中區分出來,并與這個特定的他人建立可能的依戀關系。
當你對一個人,產生擁抱的欲望,渴望見到對方,靠近對方,并且想要持續這種狀態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依戀的表現。
3、激情
從生命的最開始,基本的生物需求就開始尋求滿足。
在嬰兒期,對于吮吸的需求形成了主要的快樂來源,再長大一點,幼兒通過控制排泄來獲取更多的快感,再長大一些,兒童開始在父母身上尋求愛和快樂,這是個重要的轉換。
在生命歷程中,這種尋求快樂的導向逐步的演化成了在跟他人接觸時的激情相關模式,例如身體激素的快速分泌,和性結合等的生理快感的體驗。
4、被理解
被理解也就是被看到,TA懂我。嬰兒在母親眼中最先看到的景象構成了嬰兒自體感的核心。
同樣的,在成長過程中,當我們通過眼神接觸,在四目交投的關系中,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從對方的眼睛中看到自己,就會在心里彼此給對方一個位置。
5、共鳴
當一個人走過童年期,并且自體逐步成熟并更多地注意到他人的時候, 兒童最終發現將自己與他人結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并能夠體驗到友情和欣賞。
當我們在跟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感受到彼此的情緒能夠互相的感染,甚至同步,就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悅之感。
6、提供抱持
每個人其實自始至終都在學習如何照顧他人,提供自體功能來滿足他人的需求,通過照料和關注的行為來搭建彼此之間的橋梁。
在給予行為中,我們擁抱著他人,給予容納給予撫慰,如搖籃一般。我們開始像從前他人抱持我們一樣,去抱持他人。
所以,每一段親密關系,得以產生,得以維系必然是因為關系雙方能夠彼此滿足這些或生理或心理的“條件”。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元素雖然是我們產生了愛情,得以跟對方建立親密關系的必要條件,但卻沒有一段關系能夠同時滿足這六種元素。
要知道當一個人被要求同時要滿足你這六種需求的時候,無疑他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你們之間的親密關系也必將出現問題。
比如你和一個人在一起時,最開始你最享受的是他能夠滿足你的依戀。但時間久了,兩個人膩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你可能又會覺得沒有激情,覺得無聊,沒意思,于是你對于激情的需求出現了。
也許你們之間最開始是一見鐘情,但相處久了,你卻發現彼此間難以共鳴,雙方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你喜歡的東西他不喜歡,而他喜歡的事情,你又不感興趣。所以說每一段關系中,我們的需求是有階段變化的,它不可能只一成不變的。
長久的愛情要如何維持?
這就需要我們在親密關系中,采取這樣的一種相處方式——既依賴又獨立。
人際關系的兩種形式,就是依賴與獨立。
依賴就是你有一些心理需求或現實需求無法自我滿足時,需要通過借助于他人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說,你雖然擁有強大的安全感,能夠通過親情,事業,友情等方面,讓自己的心理強大安定,但始終覺得自己的思想情緒得不到理解,沒有一個合適的對象。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從你的伴侶身上去尋求“被理解”和“共鳴感”。
而在這種尋求滿足的過程中,我們就對他人產生了一種“依賴感”。依賴他人,是我們滿足自己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彌補了我們自身的軟弱、局限和無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整和滋養。
而獨立的意思,是我們通過自身努力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
比如說你的另一半,能夠為你提供“抱持”、“依戀”,卻是卻無法為你提供“被理解”和“共鳴”時。
你就可以通過自我鼓勵,在別人都不理解自己的時候,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陪自己玩。在經濟能力跟不上自己欲望的時候,能自己通過努力工作獲得財富,滿足欲望。
兩個人之所以能夠長期穩固的進行一段親密關系,不僅得益于那些基本需求因素的滿足,更得益于獨立與依賴的綜合。
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你因為他所為你提供需求滿足的某種能力時候,選擇依賴,而當他在滿足你的一些需求的卻又無法同時滿足其他的時候,選擇獨立,如此形成了一個良好動態。
換言之,就是你必須要擁有“單身力”,即:在親密關系中,不一味依附于對方,擁有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同時也能夠尊重對方,不苛求對方達到自己理想狀態,能夠做他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