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什么意思
情商,指的是情緒智商,是面對情緒時的智慧,是用來衡量,我們在面對自我與他人的情緒時,處理的方式是否妥當,是否具有智慧的一種尺度!
人在煩悶時,內心會充滿波動,去和自己對話,感知情緒來源的本質,分析情緒波動產生的結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然后做出決定是自行消化情緒還是用合適的程度、合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在面對他人的情緒波動時,洞悉他人情緒中的信息、內容及目的,知曉他人情緒來源的本質,分析這些情緒可能會對自己產生的影響,然后決定以何種程度、何種方式來回應對方的情緒,讓其結果最大程度符合自己的需要!
情商從來不是能夠讓“他人感到舒適的能力”,而是個體“感知他人情緒并合理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是控制情緒達到目標的能力。
在面對情緒涌現的一瞬間,從建立認知的到做出反應的過程需要極高的智慧作為支撐,而智慧是判定一個人是否具備高情商的前提。
情商高的表現有哪些
1、說話知分寸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往往來自一句話:
因為一句埋怨的話,與愛人吵到憤然離去;
因為一句指責的話,與同事鬧到針峰相對;
因為一句玩笑的話,與朋友默然隔閡;
因為說話沒有分寸,不知道讓多少人差點斷送了一段關系。
看過一個視頻:
在一次金鷹節活動中,賈玲臨時上臺救場,現場記者不知道從何問起了。一般人肯定會覺得難堪。但她機智向記者大喊:“沒有問題了嗎?我現在不紅成這樣了嗎?就沒點緋聞要問問嗎?”
惹得全場笑聲一片,她一句話把氣氛調動了起來。
生活中也總有這樣的人,能在尷尬中及時救場;在爭吵中能穩住雙方。這正是應了那句諺語:“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能把人說笑。
把人說跳的人,不是他心腸有多壞,而是他說話不分場合、不知輕重、缺少分寸感,不管對方愛不愛聽,總是一吐為快。
把人說笑的人,確實能恰到好處地拿捏對方的心態,用中聽、舒服的語言講出自己想說的話。
有些人總把自己陷入狹隘當中,對什么都無所謂,對什么無所顧及。四十多歲的年齡,十四歲的稚嫩;而有人雖年齡不大,卻很早就懂得說話的技巧和分寸。
會說話的人,不只是讓人舒服,更在于一個人流露出的盡是智商和素養。
愿我們生活中能管住嘴,做一個言語謹慎,說話得體的人。
2、做事懂退讓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大學士張英老家的住宅旁有一塊空地,和吳家相鄰。吳家用地時超出了界線,家人便寫信向張英告狀。
張英批詩回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信后,就退讓了三尺。吳家知道這件事情后,很是感動,也后退三尺。這便是安徽桐城那個有名的六尺巷。
若為三尺地鬧的雞飛狗跳,老死不相往來,不僅鄰居間傷了和氣,也給自己堵氣。所以,懂得退讓不失為智慧的做法。
在有些人的意識里,退讓,就意味著失去了眼前利益,就是無能,任人隨便欺負。
但古訓有說:“路窄處,留一步讓人行;滋味濃,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為人處事,要學會寬容,處事時學會退一步,待人時學會寬一分,這不僅是睿智,也是一種極好的修養。
找錯,先往自己身上找,往往自己不夠通透,才急于發出刺眼的光茫。
做事懂退讓,舉止有涵養,才值得交往,值得旁人欣賞。
3、獨處能自恰
大作家周國平,是一位特別喜歡獨處的人。他說,一個人的時候最自在,跟自己說說話,思考眼前的一景一物,時常能思想泛濫。
他的作品:《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把心安頓好》,都是他一個人的時候突發的感觸,隨手記在紙片上,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整理而成的。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但在人情往來中,最不能缺少的朋友就是自己。
很多人時常羨慕那些善于交際的人,卻忽略了一個人獨處時的能力;如果說不善交際是一種遺憾,那么不能獨處也是一種人生缺陷。
叔本華說:“獨處,是精神高尚的人所具有的一種能力。”
這不僅是對一個人的某種沉淀,還是精神上的一種自我超越。
人們會害怕獨時的寂寞,但也小覷了一個人時的創造;獨處的時候是很無助,但也有人會在深思后豁然開朗。一個人的時候,不妨靜下來,慢慢去品味,內心是需要這份安靜和修復的。
不被外面的熱鬧而熱鬧,不會因獨處而乏味,這樣才會更了解自己,更從容堅定地面對生活,也更自洽了。
4、交友有選擇
知乎有人問:“家人總干涉自己與XX在一起,跟誰玩有那么重要嗎?”
一條很有智慧回答,他說:跟三觀不合的人玩,聊的都是攀比;與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就是頂峰相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跟什么樣的人玩,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志向,更影響著他的人生狀態。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箴言:“用人不應該苛刻,否則那些想來效力的人會遠離你;交友應該有選擇,否則交往的都是一些獻媚逢迎的人。”
有些朋友,不僅消耗你的能量,還會拉低你的檔次和質量;
但有些朋友,在你迷茫時,能給予引導;得意時,善意提醒;委屈時,給你溫暖;跟他在一起,你總能悟出許多人生道理。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認為“朋友多了路好走”,實事上除了吃喝玩樂,沒有幾個人能值得你深交。
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對自己有影響的人,無論是處事或是性格;一定是有思想的人,無論是交友或是工作;一定是有原則的人,他們內外一致,不露鋒芒。
其實,朋友不在多,關鍵在于真心,每一段前行的路上,能相逢一兩個知心,就是莫大的幸運。
與其“廣交好友”,不如靜心修練,用你的“優秀”結交性情相投的朋友。
如今,取得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很多,但活得通透的人不多。
人生一場,不在言語間論輸贏,不在做事中爭得失,不斷完善自己、磨礪自己,就是了然于心的透徹;最終,活出境界才是一個人最開闊的姿勢。